優化可燃、有毒氣體泄漏報警管理,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
可燃、有毒氣體泄漏報警管理是通過制定完整有效的管理策略和報警管理體系,對應有報警正確響應,避免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的一種手段。根據當前存在的報警有關主要問題與問題存在的原因,應系統考慮優化可燃、有毒氣體泄漏報警管理的對策。
根據不同部門、專業和工作分工的需要,由各分管負責人牽頭做好各級各類人員的報警管理知識培訓,以便能夠做好檢測報警裝置設置、管理、接到報警后及時安全處置。
如果操作人員對突發情況下的處理手段不到位,緊急狀態下的應急響應不清楚,無論設置多么可靠、準確的檢測報警,無論再充足的響應時間,也無法保證裝置平穩安全的運行。對操作人員的培訓應定期進行,包括根據書面操作程序進行訓練并定期審查,以證明所有操作人員都能安全完成報警所觸發的特定要求的任務,包括接到報警后的精神壓力、正面情緒訓練。
由生產分管負責人采用HAZOP和結構化研討方法,組織生產、工藝、設備、儀表、安全等各方面人員進行論證,以標準規范要求為基礎,消除不必要報警設置,確定必須應該設置的可燃、有毒氣體泄漏安全報警,統籌考慮工藝報警,正確劃定優先級,合理確定報警值,按照不同裝置、級別,確定不同報警聲音、顏色,切忌因隨意設置而導致報警泛濫,使其不超過操作人員的承受能力。
同時,正確認識氣體檢測報警系統的重要性,為確保系統功能安全、可靠,將其獨立于基本控制系統進行設置,使得基本控制系統出現故障或非正常停用時,可燃、有毒氣體檢測報警系統仍能保持正常工作狀態,與人工干預一起完成一級獨立保護層消除風險的功能。
由生產或設備分管負責人組織,設備管理部門牽頭,規范確定可燃、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裝置的數量、探頭位置、報警器覆蓋范圍;正確安裝報警可燃、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裝置;將報警信號發送至有操作(值班)人員常駐的控制室、場所進行報警;獨立設置可燃、有毒氣體檢測報警的蜂鳴器;對檢測報警裝置按規定周期進行檢定/校準;對于室外的可燃、有毒氣體檢測儀,要做好防護;接到報修后,對檢測報警裝置盡快組織修復;參與聯鎖使用的氣體檢測報警裝置,應區別于常規氣體檢測報警裝置,按聯鎖單元對待。
由生產分管負責人組織,生產管理部門牽頭,確定報警的目標、原則及策略;建立檢測報警裝置臺賬;編制全廠性和各裝置、各部位的可燃、有毒氣體檢測器檢測點布置圖;檢查報警信號是否發送至有操作(值班)人員常駐的控制室、場所進行報警;操作人員及時、安全控制過程(如:調整工藝參數、通過對講機通知外操調節操作)或停啟設備、停車,并對報警及處警情況全面記錄;將存在故障的檢測報警裝置第一時間報告給設備管理部門;定期組織審核、分析在役檢測報警系統的合理性,適時優化。
在可燃、有毒氣體檢測器檢測點布置可視化方面,據說惠生(南京)清潔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央控制室大屏幕上,安全生產流程和全廠區580臺可燃有毒氣體報警器檢測點分布位置一目了然,一旦發生報警,可第一時間顯示發生地點,這種做法值得學習。
上述報警及處警情況全面記錄的內容應包括:報警的具體位號和位置,報警時間,報警原因分析,采取的處理方法,恢復至正常操作的時間。生產車間應每天匯總各個崗位的報警記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操作人員一起每周或每兩周對不能接受的報警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實施必要的優化變更。還可以將每天匯總的各崗位記錄情況,制成餅圖、平均報警率、最大報警率、TOP10 報警等,對全年裝置報警優化成果進行分析,適時總結并制定未來的安全運行和管理計劃。
除了固定式報警儀,現在逐步開始在化工企業應用的一種互聯移動式氣體檢測預警儀,主要應用于危險場所檢修、施工、動火、搶險等環境。該產品集傳感檢測技術、無線信息傳輸技術等技術于一身,解決了對作業環節的時時監控(包括氣體檢測、現場攝錄像、及時傳送信息),尤其實現了受限空間內外的信息互聯,成為這款產品的最大亮點。
此外,現在有一種叫做氣云成像(GCI)系統的危險化學品泄漏立體式探測方式,利用專有的紅外高光譜成像技術、獨創的探測算法、以及大數據存儲與傳輸技術,可在泄漏早期迅速發現并辨識泄漏物質,測量泄漏氣體相對的體積及濃度,實時顯示泄漏氣體羽流軌跡。該技術既是對傳統點式、線式、紅外探測和手持式人工巡檢存在漏洞的進一步安全防范,又是對傳統檢測手段的迭代升級。相比傳統手段,氣云成像(GCI)系統范圍廣、發現早、速度快、成像準;可協助人員盡快找到泄漏點,及時采取正確處置。該系統目前在國際上已應用于石化行業。
業內應更多地研究和探索通過現代信息化、智能化技術,實現數據采集與集成、云數據共享、預警分析、預警互聯,利用配套終端,讓身處不同部位的人員甚至設施及時作出安全響應。